•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论文专著
  • 河图洛书文化探源之龙马负图

    发布时间:2024-06-05 21:59:01 点击数: 434次

    相传上古时期,我们的人文之祖-伏羲氏带领部落在黄河一带繁衍生息,过着茹毛饮血,时序不辩,阴阳不分,结绳记事的生活。其时,一巨龙头马身的怪兽,从黄河上踏波而来,兴风作浪,祸害百姓。伏羲见状,义无返顾地纵身下河与之搏斗,经七天七夜的较量,始在图河上降服龙马,后以龙马背负图点,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以其纹创造了先天八卦,一画开天,辟浑噩之玄沌,剖清新之文明,阐天地之秘,立文字之祖。伏羲造书契,定人伦,正婚姻,其功之高,其道之大,实为炎黄二帝所不能,尧舜禹汤非可比。《汉书·孔安国传》曰:“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龙马赤纹绿色,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

    图片bb1.png

        相传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人们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礼场所。晋怀帝四年,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礼场所,初名“浮图寺”。永嘉时改为“河图寺”,梁武帝改称“龙马寺”。唐高宗麟德四年更名为“兴国寺”。明嘉靖四十二年仍叫“负图寺”。清乾隆十九年又改“羲皇庙”。民国后又称其为“负图寺”。    公元1998年10月,孟津县委、县政府,对“龙马负图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复。修复后的“龙马负图寺”,北临黄河,南依邙山,寺前紧邻图河故道,规模宏伟,供殿巍峨,山门峻拔,前有崇邙横卧,后有大河奔涌。由当代著名易学家、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刘大钧教授题写寺名,“龙马负图寺”五字遒劲有力,与峻拔巍峨的山门,古朴大方的钟鼓楼,相映生辉。龙马负图寺位于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雷河村,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c1.png

        经修复的负图寺大殿,重修伏羲龙马像,并建山门一座,在图河架石桥三座,逐步恢复寺院原貌,使其发展成为炎黄子孙的祭祖圣地和”“河图洛书”的研究中心。寺院的山门内两侧有“龙马负图处”“图河故道”古碑两通。此外,寺内还保存有古河图、一画开天、渊源、伏羲圣像、伏羲庙全图、历代帝王师等石刻,有宋、明、清历代著名理学家、书法家及诗人程颐、朱熹、邵雍、王铎等撰述的碑、铭、诗、赋,是中原河洛文化、寻根问祖的旅游圣地。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d1.png

        龙马负图寺是“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伏羲氏的祭祀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周易·系辞上》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尚书·顾命》伪孔安国传谓:“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后人称为伏羲八卦图。伏羲氏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伏羲氏造书契、正婚姻、教渔猎,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结绳记事的蒙昧历史,开创了中华文明。龙马负图寺遂成为“河图之源”,伏羲氏则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根之祖”、“人文之祖”。(河图洛书网)

    图片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