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国画中的“四君子”
“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是传统寓意纹样。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梅···【详情】
● 关于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 背景:战国时期,秦昭王的积极推···【详情】
● 关于道教三清
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庄严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详情】
● 关于《仁学》
仁学作为一门学问,创世人是孔子。中国近代思想家谭嗣同把仁学写成著作,其实是人们对孔子之学的一种称呼。因为,孔子是把"仁"作为士君子最根本的道···【详情】
● 《荀子·解蔽》简析
《荀子·解蔽》是战国时期荀子所作的一篇作品。《荀子·解蔽》集中阐述荀子关于克服认识片面性的论文。文中首先提出:“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指出认识的片面···【详情】
● 先秦思想发展转变及历史影响
先秦思想的发展有两次重大转变。第一次发生在殷周之际。对这次转变的性质问题,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大致认为这是一场宗教批判运动。其实质,是摆脱传统宗教,开创人文···【详情】
● 先秦哲学的发展过程
先秦哲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中国哲学的萌芽、诸子前哲学和诸子哲学3个阶段。 萌芽时期。哲学的萌芽是同原始宗教相联系的,主要表现为相信灵魂不死和崇拜自然物的自发观念。···【详情】
● 先秦哲学产生的背景
公元前 221年秦王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基本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人们称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哲学为先秦哲学。中国奴隶社会以及由奴隶社···【详情】
● 《孟子》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详情】
● 《中庸》的定位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详情】
●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大学》出自《礼记》,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详情】
● 《论语》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详情】
共209条 当前14/18页首页前一页···1213141516···后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