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论文专著
  • 河图洛书文化探源之伊洛汇流

    发布时间:2024-06-03 21:17:36 点击数: 495次

        伊河经伊阙进入洛阳,折向东北,在偃师岳滩一带汇入洛河,伊洛汇流处也称伊汭。《逸周书·度邑解》中记载,周武王灭商后,欲营建洛邑。他对周公说:“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也就是说,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就活动在古老的伊洛平原上。

    图片21.png


        如今,从伊汭西行约十公里,就到了举世瞩目的夏都二里头遗址。古本《竹书纪年》中记载:“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指的就是这个地方。史料记载,隋代以前的伊汭,在今佃庄镇河头村一带。公元1786年,伊河与洛河交汇处东移近两公里,后来再次东移。今天的伊汭,在岳滩镇岳滩村东约一公里处。这里形成了一个三角洲,伊河在南,洛河在北。当地村民说,因为伊河和洛河交汇,过去这里也叫双龙镇。    历史上,因为河道变迁,伊汭的位置曾不断改变。不过,它在华夏文明起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从来没有改变。

    图片22.png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使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的存在得到证实,近年新发现的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则把人们的目光带向更遥远的过去。1957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年代最早的都邑遗址——二里头遗址。该遗址区域覆盖今偃师二里头、四角楼等几个自然村,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其中部分遗址是宫殿区遗址,目前已发现宫殿建筑遗址30多处。宫殿外围,宗庙、作坊等建筑分布有序,其建筑形制基本符合中国古代皇城的建筑形制。

    图片24.png


        石罢村传说。相传大禹凿开龙门,洪水进洛入黄,冲出了3个石罢村:李楼的西石罢、佃庄的后石罢、李村的东石罢。伊河出龙门,折向东去,水流渐缓,“石罢”就是伊河携带的石头到此全部滞留的意思。几百年来,东石罢沙滩地出产的“小白沙”花生是豫西闻名的抢手货。《偃师县志》记载,这里曾是伊河河床最开阔处,最宽达2.3公里。

    图片2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