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27 09:45:04 点击数: 246次
《左传》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汉代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著作,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5年间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为后人所推崇。
它是儒家经籍之一,是历代儒学子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每与《春秋》合刊,作为《十三经》之一。
史料来源:《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左传》史料的最初来源应与春秋时期存在的史官“传闻”制度密切相关,即那些被记录于简牍的“史官个人的或内部的文献”,成为了《左传》的源头。
作者及创作时间。在古代,相传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之作传,“先师所言为经,后师所言为传”,这是过去的经学传统,认为《左传》乃左丘明之作。但是,自唐宋以来,唐人打破左丘明作《左传》的成说之后,虽然众学者对于《左传》的作者是谁,异说纷纭,但是对《左传》的作者始终没有明确的结论,只好对此问题上存疑惑。而至于《左传》的成书年代,“大多数学者都有了比较接近的看法,认为它是公元前四世纪的产物,即战国时期的著作”。然而,至于是公元前四世纪什么年代,学术界仍然存在着众多分歧。
历史影响。《左传》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左传》继承了古代史官“不虚美,不隐恶”的优良传统,面对纷绘史实敢于秉笔直书,所记事件与人物具有很高的历史真实性,是研究春秋时期乃至整个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它以许多被编在不同纪年中的事件,勾勒出“春秋五霸”的兴替发展,以及“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漫长的国家政权演化历程,让读者清晰地看出春秋社会发展演变的细节。
《左传》不单记载各国贵族高层的历史,同时也关注平民阶层,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描述,恰恰与诸侯国运的变化相辅相成,使得历史更加立体化、清晰化。另外,《左传》体现出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尤其表现了非常浓重的“民本”思想,其积极意义早已不限于史学领域。
文学影响。《左传》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历代学者常把它与《史记》并称,尊为历史散文之祖。《左传》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左传》记载的战争近500次,其中有不少战争记叙了详细过程,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及各方评价,以精炼而富于文采的文笔写出,且行文精炼、严密有力。《左传》记载人物近3000个,大都描写得栩栩如生。《左传》擅长叙写外交辞令。这些外交辞令含蓄蕴籍、刚柔并济、绵里藏针,或意在言外,或暗藏玄机,往往在彬彬有礼的语言形式下有着出逼人的思想内涵。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留传下来的很多成语都出自《左传》,如“其乐融融”“天经地义”“甚器尘上”等,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与《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作品。(河图洛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