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24 21:31:29 点击数: 202次
中山国(公元前414年—前295年),姬姓(一说子姓),建立者为中山文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因城(中山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国土嵌在燕赵之间。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曾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的事件。后来,魏国魏文侯派大将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在公元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后来中山桓公复国,国力鼎盛,有战车九千乘。公元前295年,为赵国所灭。
中山国是战国七雄秦、楚、齐、燕、韩、赵、魏之后的第八雄。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战国中山国这朵奇葩一直闪烁着神秘的光彩,史册上关于它的记载很多,首次出现在公元前506年,直至公元前295年赵国灭中山国的二百多年间,都依稀可见。比如《史记》、《左传》、《竹书纪年》等重要典籍里,都有关于中山国的记载。
中山国在与燕国、齐国、赵国和魏国等国家的交流过程中,受燕国文化、齐国文化和三晋文化影响较深,反映在中山青铜纹饰上,与以上三者文化存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就使中山国青铜纹饰具有了其他诸侯国文化的特征,更使中山国青铜纹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游牧民族文化的色彩,增加了中原文化的因素。
中山国王陵及都城灵寿古城址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辖区内西部的平山县三汲乡境内,和现在的灵寿县城相距10公里,距河北省会石家庄市约50公里。古城周围地理形势较为险要,它以太行山脉为屏障,其南、西、北十多公里处均为太行山的群山,向东则为冀中大平原,因此如临战争,退可入太行山,进可直下大平原。古城建在北高南低的滹沱河北岸台地上,北倚东陵山、牛山,南临水流湍急的滹沱河。城外东西两侧为高坡。东西城垣外有源自陵山的自然河沟,自北向南弯弯曲曲流入滹沱河。河沟起到了护城的作用,当地俗称河沟为“京御河”。
中山国出土文物多为稀世珍宝,在世界各地展出引起轰动。现存有宫殿区、居民区、陶器场、冶炼场遗址十多处。城后依东西林山,突起平原,上有古佛堂三处,山峡内有万寿寺遗址、阴阳柏及众高僧墓塔群(现有十三处)。林山峡水库碧柳环抱山水互映, 可开展各种水上活动。
西汉末年刘向的《战国策》不但专门设有《中山策》,还把中山国和战国七雄同等对待。不过,所有这些记载都比较零乱,不但零零星星的,加起来总共也就一万多字,还缺乏准确的和正面的描述,以至于使中山国披上了模糊的外衣。到了当代,文化大师郭沫若也一直苦苦寻觅中山国的踪迹,直到他去世之前,还在深深惦念这个历史上的“艺术王国”。(河图洛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