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8 08:07:35 点击数: 125次
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德国地理学家。
早期所留下的背景资料不多,据知他可能在奥地利的提罗尔(Tyrol)和罗马尼亚西部的德兰斯斐尼亚(Transylvania)受教育;在1860年到 1862年之间,李希霍芬曾在亚洲的许多地方,例如锡兰、日本、台湾、印尼、菲律宾、泰国和缅甸等地旅行。
1863年到1868年间,他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做了大量的地质勘查,他的研究间接导致了加州后来的淘金热潮。
中国西部的甘肃走廊南缘山脉,曾有一部份的英文名称是依李希霍芬的名字命名的,如Richthofen Range,也就是今日的祁连山脉。1860年和 1868年,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先后两次来中国进行地理、地质考察,撰写出对中国地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宏篇巨著——《中国》。
1868年到1872年间,他转到中国做了七次远征,这段时期中,他正式地指出罗布泊的位置(新疆已乾涸的咸水湖,旁边有古楼兰遗址)。
1872年返德后名声大振,受聘于柏林大学、波恩大学、莱比锡大学等担任教授,担任过柏林大学校长,连任过柏林地理学会主席,当选为国际地理学会主席,以及德国、法国科学院院士,成为著名的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河图洛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