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24 21:35:57 点击数: 683次
中山王厝(公元前344年—公元前308年),一称中山衅王,姬姓,名厝。中山成公之子,中山国第五任君主,公元前328年中山成王薨,儿子即中山王位,年仅十六岁。是中山复国后第三任中山王,以此,称为王厝元年。由于桓王、成王两代国王的励精图治,王厝即位时中山国进入鼎盛时期,跃入了列强行列,在战国纷争的形势中,王厝开创了中山国的新局面。
五国相王。公元前334年齐、魏于《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国称王,接着,中山国王厝与魏、赵、韩、燕五国也相继称王了。这次称王,历史上称为“五国相王”,意指五国互相承认彼此为王。中山称王的时间,史书不见记载,《战国策·中山策》只说“中山与燕、赵为王”。据《史记.燕召公世家.六国年表》载:燕易王十年(公元前323年)。“燕君为王”,中山称王也应在此年或稍后。
“五国相王”是魏国为联络赵、韩、燕、中山四国组成抗衡齐、楚、秦的联合阵营而发起的,联合立王的联络者为犀首(魏将公孙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起“合纵”的鼻祖,战国时期的史书上,记载了大量的关于“合纵”、“连横”的游说。(“合纵”,即联合众多弱国以攻一强国;而“连横”,则是一强以攻众弱者。一些游说之士,他们潜心研究形势,然后奔走于各国之间,历史上把他们称为“纵横家”,他们即成了合纵、连横的发明者、发动者和组织者。一提到合纵、连横,人们便会联想到战国时的苏秦和张仪。其实,历史上最早发起“合纵”的是魏国的公孙衍,最早游说“连横”的才是秦国的张仪,后来的苏秦、李克、信陵君等也是曾发动和组织合纵的重要人物。)
伐燕扩疆战争胜利之后,中山国进入历史上空前的极盛时期,中山王厝十三年(公元前315年),为祭祀先王功德,命相邦司马赒,择燕吉金,铸鼎、铸以彝壶”。在铸造的这组大鼎和方壶上镂刻铭文,记其功业,讴歌先王,铭记燕国“臣主易立”“而亡其邦”的教训。王厝时年29岁。但这样的形势没能维持多久,由于其它诸侯大国对齐伐燕的干预,齐军很快撤出燕国,燕王室复国后很快恢复了元气,中山所夺取的领土大部又为燕国收回。(河图洛书网)